发布时间:2025-03-22 12:09:06    次浏览
编者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两会建议工作组将于2025年2月20日上午9点召开第十届“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会”。
为更好地服务表委员参政议政,将人民群众强烈所盼□□、普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带上两会,中国绿发会两会建议工作组已面向生态环保领域启动征集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现将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建议整理分享如下: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命脉,其江湖自然联通网络曾涵盖百余湖泊,是长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关键,构成全球罕见的“江河湖海”动态生态系统。然而,目前仅存的自然通江湖泊包括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洞庭湖,以及长江下游的石臼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面积最大的两湖萎㊣缩严重,导致长㊣江流域近50%的季节性水体消失。大型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威胁着江湖的自然联通性,将这一生态防线推向崩溃的边缘。此刻,生态抉择已至关头:若未来五年无法建立系统性的江湖自然联通保障体制,长江中下游将面临彻底丧失自然江湖联通特征的巨大风险。
长江中下游江湖联通生态系统的重要底栖生物-洞穴丽蚌(特有种)和背瘤丽蚌(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志愿者摄
长江中下游江湖的自然联通具有不可替代性。通江湖泊维系着长江流域的淡水生物多样性,增强了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并提高了洪水的调蓄能力。两湖的鱼类资源及四大家鱼的产卵数量分别占长江全流域的23.5%和97.9%。这些湖泊为75%以上的长江江豚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空间,并为白鹤等濒危候鸟保留了最后的越冬地。然而,长江中下游原有的通江湖泊中,97%已被闸坝阻隔,导致江豚栖息地大幅减少,洄游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锐减。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已连续7年未被监测到,而长江鲟㊣则长达20多年未见踪影。因此,保持中下游仅剩的通江湖泊是维持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不衰退的核心。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气候韧性战略的支点。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系统性的协同路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最重要的方式,而保持长江中下游的自然联通是阻止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关键举措。湿地的年固碳量高于森林 温泉度假酒店排名,保持江湖自然联通的两湖更是巨型碳汇,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独一无二的贡献。
大型工程性方案无法根本解决生态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矛盾。我国现有的江湖阻隔所带来的生态后果已显而易见:淡水生物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水环境和水质也受到严重影响。即便进行了部分生态修复,人工调控对江湖涨落区域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功能恢复,远不及保持自然联通的湖泊所能实现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警惕,避免再次陷入不断推动大型工程建设的恶性循环。
第一,构建法治化保护体系和优化江㊣湖自然联通行政保障✅体制。出台《长江中下游江湖自然联通保护条例》,强调“四严禁”,严禁新建闸坝等阻隔和人工控✅制工程□□、严禁围垦自然湿地□□□、严禁在通江湖泊实施截弯取直□□□□、严禁排放未达地表Ⅲ类标准污水;整合水利□□□、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职能,赋予其对重大涉水工程的生态一票否决权,将自然连通性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纳入地方政府生态审计和地方政府年度考核。
第二,构建江湖自然联通健康监测网络和构建智能调度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全域自然联通区域布设水文-生态联合监测网络,实时追踪“四流”(水流□□□□、物种流□□、能量流□□、信息流)✅动㊣态;建立自然联通江湖关系健康指数(JHI),并统筹实施JHI的年度评估;整合㊣三峡等枢纽数据,建立江湖水位协同模型,并给上游提供硬性约束。
第三,启动“长江中下游江湖再连通”国家行动(2025-2030年)。拆除重点区域的冗余闸坝,改建仿自然鱼道;恢复碟形湖,重建浅水湿地;优先保障具有江湖自然联通指示标志的物种如江豚□□□、刀鲚等江湖自然联通淡水生态系统旗舰物种以及一些联通缓冲区域的底栖类河蚌物种的核心栖息地。